健康应当顺其自然 不要活的战战兢兢
生活是美好的,我们国家的人们,特别是老年人,特别关心健康,这自然是一件好事。但是,许多思想和实践都不科学,并且与追求健康的初衷相去甚远。
有些人过分认真地对待生活,过分关心身体上的细微不适和细微变化。有一句顽皮的谚语:如果您想伤害他,请给他一个血压计。人体器官的活动是变量,例如心跳和血压,随活动量,当时的身体状态和一天中的时间而变化。如果您整日盯着仪器上显示的数字进行自我诊断,那么当您需要时,您会感到高兴和难过,发抖,失去了良好健康的核心要素,即“快乐心情”。
北京德胜门中医院提醒,过度治疗是一个严重的问题。药物中有一个重要的医学原理:能不用药就不用药,能少用就不多用,能口服就不肌注,能肌注就不输液。我们常见的情形恰好相反。有的医生就爱多开药、开贵药,动不动就输液更是司空见惯。这里有医生的因素,但患者心甘情愿也是不争的事实。
此外,太多人对药和保健品的作用过于迷信,大病小病必吃药,同时吃各种药,药可以治病,保健品也有相似功效,但是
北京德胜门中医院提醒,这里也有相生相克的道理。有的药是某种病的“克星”,却是引发某种病的“灾星”。是药三分毒,保健品也一样,因服用不当或某种东西吸收过量而伤身的例子不胜枚举。有的老人听风就是雨,别人说吃红薯好,就上顿红薯接下顿红薯,后果可想而知。
上述谬论能够存在并传播,根本原因是人们缺乏科学的健康素养。坦率地说,所谓的健康素养就是让大自然走下去:正常饮食,适度运动,科学预防疾病和正确治疗。为了维护健康和福祉的正常心态,请不要刻意追求,更不要说放手了。最近有人提出了“健康配方”:60%的营养,20%的情绪,20%的运动= 100%的健康。在医疗保健的各个秘密中,这种配方看起来更加理性和科学,更加温和而不极端。
关于科学素养,医学专家廖新波认为,应包括三个方面:认识力、判断力和阅读力。没有这种综合能力,就难免被不正确的养生观牵着鼻子走。
但要在全民中培养科学的健康素养,决非易事。这是个需要全民参与的世纪工程,教育应沿着人生的轨迹展开:家庭-幼儿园-小学-中学-大学-社会,锲而不舍,持之以恒